Miyu的阅读灯

读书笔记博主/专注外国当代小说、诗歌、女性主义文学、人文社科等/杂食动物

从百分之一开始·读书笔记 28/100 比尔·布莱森《“小不列颠”札记》


        最开始抱着一种要扫遍校图书馆文学区的心态漫步了五六个架,然后就在巨大信息量的冲击之下觉得心累,所以在看到全套比尔布莱森的游记的时候瞬间无比开心。

       比尔布莱森可以算是一个老朋友,高中的时候心血来潮买了一本重到我放在书架上都担心它会塌掉的硬壳精装铜版纸彩绘插图版《万物简史》来看,结果虽然整本书实在是非常精美且能够满足我等文科生阅读科学史必须有大量插图和注解的要求,但是它实在是太重了,以至于捧着这本书这件事情累到做不到,每次我都只能把这本地砖一样大还很厚很厚的书平摊在桌上阅读。其实想来我内心对于所谓通才这类人是很有偏爱的,比如说达芬奇的《达芬奇笔记》,其实我觉得《塞拉菲尼抄本》这本神书也是很好玩的当然了这是后话,按下不表。当初我读《万物简史》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趣的老头子,不仅博学多闻,还吐得一手好槽,读下来时不时喷饭,这样的阅读经历实在是好玩。

        所以呢后来我就少见地违反了“从不关心下蛋的母鸡”这样的阅读信条,在谷歌搜了搜老爷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后来发现老爷子长得非常和蔼可亲络腮胡子也很是符合我对他老头形象的认知,我还是很满意的…… 当然了奶爸很不喜欢他自己朗读的游记,觉得非常dull一点也不能读出那种风趣幽默的风格,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我不等于我呢。(笑

        说到老爷子的游记呢,的确是久仰大名,曾经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看到过极力推荐阅读比尔布莱森游记原文的大角虫们,所以这次遇到中文版深感喜出望外。然后因为自己最近立志练好RP所以挑了这本出来。

         首先呢就要说一说封面。中文版的封面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坦率一点,在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之前我一直觉得上海译文是一个很有格调的出版社,然后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毁灭了我对它多年的信任……       


       介绍告诉我说这是圣诞前夕的牛津街,然而看着这个不知所以的图片还有那个完全不知所云不懂意义何在的奇怪吊灯之后,我只想说,哦。


        上个原版封面你们感受一下。而且原版的内页插图是很美的还有很萌的小地图,然而译文版前面彩页的那些“精美图片”的摄影师你给我出来我保证打死你。哎。摄影作品的选择能不能用严格一点的标准了。

        看豆瓣似乎很多人吐槽翻译,我自己感觉也勉强但是能忍,如果说你不是特别的龟毛还是能够看下去并且get一定数量的笑点的。

        这本书呢,说是比尔布莱森环岛告别之旅的游记,其实我觉得还是“札记”这个词用得比较恰当。这本书并不像那种典型的游记一样能够让你一眼就看出旅游路线啊风土人情啊还有当地有什么值得一去值得一吃的东西,更像是比尔布莱森非常个人的一次文化感受之旅。说起来虽然老爷子在英国成家立业生活了这么多年,还总能保持这样的新鲜感,读起来觉得自己也在和他一起接受文化冲击,还一次一次反反复复地思考着自己到底为什么喜欢英国,中途还非常任性地回了一次家,确实是是非常个人的记录。

        和通常意义上英国游记的著名景点观光不一样,布莱森这次的旅行青睐的籍籍无名的小城市非常多。值得花上好几章来洋洋洒洒叙述的伦敦被轻飘飘地带过,只有一个概览和大体的讲述,然后那些我喊的上名字的比较著名的城市,比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和爱丁堡都没有得到浓墨重彩的描述,而且我现在回想起来记得的是曼彻斯特的无聊,利物浦的垃圾日还有爱丁堡夜景和日间景象的残忍对比,反而作者在全书开头饱蘸情感地洋洋洒洒地写了他在多佛的经历以及在全英国最北的小镇的观想让我印象很深。所以可能这本书作为“英国概况”并不是那么的典型,反倒是作为“发现之旅”比较有趣。

         然后布莱森的吐槽功力实在是让人感到非常欢乐。诸如可以在英国任意一个地方无限期使用下去的天气预报、BBC对《美国警花》毫无道理的偏爱、英国人民和他们深爱的“玛莎百货”、各地愚蠢的旅游规划和铁路工作人员、还有那些总是很糟糕的旅店和老版,读起来屡屡笑得不能自控,干脆把原版翻出来,对照原文读更加时而喷饭。

         总结起来,如果要我推荐的话,我还是建议有阅读能力的人去读一读原版,有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点注定是要流失在翻译之中的…… 读完这本书,其实我也跟布莱森一样,对于这个浑身充满黑点的小岛充满了热情。

评论

© Miyu的阅读灯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