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u的阅读灯

读书笔记博主/专注外国当代小说、诗歌、女性主义文学、人文社科等/杂食动物

从百分之一开始·读书笔记 71/100 焦桐《暴食江湖》


       啊哈。都快忘了自己还热诚地喜爱着美食文学这件事情,时隔好几年之后重读还是觉得活色生香,饿得我不忍卒读。焦桐实在是精于描述饮食这一乐事的作家,也算是吃货之间的惺惺相惜,花费两个中午躺在床上晒着太阳口水直流地读完这本书,其结果就是我储备的所有零食都被吃完了。

       依我愚见,凡是讲美食的书,都适宜用来佐餐。这两天我每逢饭前读一读焦桐,饥肠辘辘满含热泪地在他的文字中寻求色香味俱全的共振,于是食欲十分好,逐渐明白有意识地品尝似乎是吃出食物所谓层次感和内含的唯一途径。这本书呢,在三联让人随手拿也能读得十分舒适的设计之外,似乎也的确被我以外的人拿来佐餐,封面从洁白变得灰黄,甚至还出现了巴掌大的油渍,这对我来说本来是不可原谅的,然而这回我想的是,这是煲仔饭的油呢,还是炖蹄花的油呢……这么想的时候,手里也拿着一只鸭掌,油油腻腻地读着“海南鸡饭”“虱目鱼粥”和“清蒸大闸蟹”。是是,人人都有口腹之欲,而我也承认在一顿美餐和一本书之间笼统地做一个的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填满肠胃而非头脑。美文佐美餐,乐哉。

       问题是,谁对吃都有那么点儿想法,然而写好吃实在是件难事。连写好菜谱都是件难事。每次我想描述一道菜的时候,文字就皱成一团,哎,要如何描述切碎新鲜的红辣椒然后扔进烧滚的油里升腾起的那股带着辣味和隐约香气的味道,要如何描述把浇上酱汁的贝类吸到嘴里然后咬开那一瞬间的味道,又要怎么描述早晨起来在仅仅放了酱油、盐、干辣椒和葱花的汤头里捞出的第一根面的口感呢,大抵不管是烹饪还是品尝,都是太过私人化的东西。因此,能写好“有多好吃”这个难题的作家,我是从不怀疑他们写作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生活的热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看好吃的书,还是要找老饕。焦桐说到自己痴痴爱吃的同时亦得到了三高的“垂青”,想来也是自然——就连仅仅看了文字描写的我,也在“温柔、和谐、细致”这样的形容面前败下阵来,巴巴地想着那道铺在翠绿豆芽上的柔软纤细的水铺牛肉。而这也是美食文学可恨的地方了,你说得可真好吃,我只能靠脑补啊。

(试举两例 聊以报社)

 

        对于暴食算在七宗罪里这件事情,我一直是拒绝的。 不如说,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能拒绝放在眼前的美食?!人生苦短啊,好吃的东西摆在面前,就算是已有十分饱,不吃还是亏,这是我的行事格言。古人说君子远庖厨,反正我志不在君子,在饮食之江湖。围上围裙拿起锅铲,面对着砧板上码的整整齐齐切好的食材,创世感油然而生。在家里的每一天,我都对属于饭点的那几个时刻怀着无穷的热情和虔诚,对于每一个精于烹饪的人怀抱着宗教式的崇拜,煮的恰好的白饭,正当季的本地辣椒,还有变幻无穷的各种肉和蔬菜的搭配,凭这些就构成了大半我存在的意义吧。我爱中华,更爱中华料理啊=3=

        想来这一类书我也读了不少,不妨就做个相关推荐,在字面意义上以飨读者。

《托斯卡纳艳阳下》 显然是意大利菜。可能因为作者是女性,写作十分细腻温柔,不管是乡村生活还是乡村菜肴都带着懒洋洋的暖烘烘的美感,读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欧洲常用的香料充满热情,大概今年回来我家会开辟一个香料角233 续作《美丽的托斯卡纳》也同样推荐。装帧排版都很完美。


《胡吃乱想》&《灶下书》 由一对夫妇分著。大概来自西南的人会对这两本感觉比较亲切。非常风趣幽默,很适合拿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吃的。同样,夫人写的《灶下书》女性特质更明显,我也更喜欢。然而胡续冬先生的我也很喜欢,他讲的国际厨房的故事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一再向出国的同学引述=口=


《香料传奇》  三联新知文库出的。趣味性必然没有那么强,但是读进去确实觉得超级好玩。大概死宅如我对香料这种东西会有种莫名的执着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每一节都有小小的香料图片做分割,可爱极了。


伊丽莎白·大卫的书。 同样也是焦桐的推荐,真的是带着味道的文字啊。


评论
热度 ( 2 )

© Miyu的阅读灯 | Powered by LOFTER